裝潢就像一場華麗的冒險,充滿了期待、興奮,當然還有數不清的崩潰瞬間。好不容易等到裝潢完工,終於可以入住夢想中的新家,你以為一切就此結束了嗎?少年,你太天真了!真正的挑戰,往往從這時候才開始…尤其是當你遇上…「好鄰居」的時候!準備好爆米花,一起來看看我家裝潢完工後,與鄰居們之間發生的那些讓人哭笑不得的「血淚史」吧!保證讓你邊笑邊點頭,直呼:「這根本就是我家樓下的真實故事!」
裝潢期間:噪音轟炸與灰塵大戰
相信經歷過裝潢的人都懂,這段時間簡直是個噩夢。每天早上八點準時開始的電鑽聲,彷彿要把你的腦袋鑽穿。敲敲打打、切割木板、搬運建材…各種噪音輪番轟炸,讓人精神崩潰。更別提那無孔不入的灰塵,就算門窗緊閉,還是能在家裡堆積成一座小山。
我家也不例外。裝潢期間,我每天都戰戰兢兢,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惹惱了鄰居。為了降低噪音,我特地跟工班溝通,盡量避開午休時間,並且在施工前貼出公告,告知鄰居裝潢時間,希望能獲得諒解。但…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。
隔壁的阿嬤每天早上都來敲門,抱怨噪音太大,害她沒辦法好好睡午覺。樓下的年輕人則是在晚上跑來抗議,說他在家工作,每天都被電鑽聲干擾到無法專心。我只能不斷地道歉,並且送上一些小禮物,希望能安撫他們的情緒。但說真的,裝潢這種事情,根本不可能完全沒有噪音啊!
最誇張的是,有一次我剛好不在家,阿嬤直接衝進我家,對著正在施工的工人大吼大叫,說要把他們趕出去。工班嚇得趕緊打電話給我,我急忙趕回家,好說歹說才把阿嬤勸走。經過這次事件,我更加小心翼翼,每天都提心吊膽,深怕又惹出什麼麻煩。
為了記錄這些「美好」的回憶,我還特地整理了一個表格,記錄了裝潢期間鄰居的「反應」與我的「應對措施」:
日期 | 鄰居 | 事件 | 我的應對措施 |
---|---|---|---|
2023/10/26 | 隔壁阿嬤 | 抱怨噪音太大,無法睡午覺 | 道歉並送上水果 |
2023/10/28 | 樓下年輕人 | 抗議電鑽聲干擾工作 | 道歉並承諾盡量降低噪音 |
2023/11/02 | 隔壁阿嬤 | 衝進我家對工人咆哮 | 趕回家安撫阿嬤情緒,並與工班加強溝通 |
2023/11/05 | 對面鄰居 | 反應灰塵飄到他家陽台 | 清潔自家陽台及協助清理對方陽台 |
完工入住:好戲才正要上演
經歷了漫長的裝潢期,我終於盼到了完工入住的那一天。我心想,總算可以擺脫噪音和灰塵的困擾,好好享受新家的生活了。但…我錯了!這只是一個開始,真正的「好戲」,才正要上演!
首先是搬家。搬家當天,我請了搬家公司,浩浩蕩蕩地把家具和行李搬上樓。結果,樓下的年輕人又跑來抱怨,說搬家公司擋住了他的車道,害他沒辦法出門。我趕緊跟搬家公司協調,挪開車子,並且向他道歉。但他還是不依不饒,說我應該事先跟他打聲招呼,讓他可以把車子停到別的地方。我心裡OS:「我又不是你肚子裡的蛔蟲,怎麼知道你要什麼時候出門啦!」
好不容易把東西都搬進家裡,接下來就是整理和清潔。整理的過程中,難免會有一些紙箱和垃圾需要丟棄。我把紙箱拆開,疊好放在家門口,準備等晚一點再一起丟到垃圾場。結果,隔壁的阿嬤又出現了,她指著我放在門口的紙箱,說:「這些紙箱會擋到人家走路啦!你怎麼可以這麼沒公德心!」我耐著性子跟她解釋,說我晚一點就會丟掉,但她還是不肯罷休,一直碎碎念。我實在是受不了了,只好趕緊把紙箱搬走。
入住之後,我開始添購一些新的家具和裝飾品。有一天,我在網路上買了一個大型的盆栽,送到家裡的時候,我發現盆栽的尺寸比我想像的還要大。我試著把盆栽搬到陽台上,結果發現盆栽太大,根本搬不出去。我只好把盆栽放在客廳裡,心想晚一點再想辦法。結果,對面的鄰居看到了,他跑來跟我說:「你這個盆栽會擋到我的採光啦!你能不能把它移走?」我心裡OS:「關你什麼事啊!這是我家耶!」
社區公約:甜蜜的約束還是無奈的妥協?
為了避免更多的鄰里糾紛,我決定仔細研究社區公約。社區公約就像是一個小型的法律,規範了住戶的行為,目的是為了維護社區的安寧和秩序。仔細閱讀後,我發現有些規定真的讓人哭笑不得。
例如,社區公約規定,住戶不能在陽台上曬棉被和衣物,以免影響社區美觀。這對我這個習慣曬棉被的人來說,簡直是個噩夢。但是,為了遵守社區公約,我只好忍痛放棄這個習慣,改用烘乾機來烘乾棉被。
還有,社區公約規定,住戶不能在晚上十點以後製造噪音,以免影響其他住戶的睡眠。這對我這個夜貓子來說,也是一個挑戰。為了不吵到鄰居,我只好盡量在晚上十點以後保持安靜,並且戴上耳機看電視或聽音樂。
更誇張的是,社區公約還規定,住戶不能在公共區域堆放雜物,以免影響通行。這對我這個喜歡囤積東西的人來說,簡直是一個酷刑。為了不被管理員盯上,我只好忍痛把一些不常用的東西丟掉,並且盡量保持家裡的整潔。
雖然社區公約有一些讓人感到不自由的規定,但是我也明白,這些規定是為了維護大家的共同利益。為了和鄰居們和睦相處,我只好選擇遵守這些規定,並且盡量配合社區的政策。
鄰居百態:總有一款讓你崩潰
住進新家之後,我才發現,原來鄰居的種類這麼多樣化。有熱情好客的,有冷漠寡言的,有雞婆愛管閒事的,當然也有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。以下就來分享幾種我遇到的「經典」鄰居類型:
- 雞婆阿嬤型:這種鄰居通常是社區裡的消息中心,對所有的事情都瞭若指掌。她們喜歡打聽別人的私事,並且熱衷於給予建議。雖然她們的出發點是好的,但是有時候會讓人感到壓力很大。
- 冷漠貴族型:這種鄰居通常比較有錢,住在比較高檔的房子裡。她們不太跟其他住戶交流,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。想要跟她們打招呼,可能還會被當成空氣。
- 噪音製造機型:這種鄰居通常是年輕人或是有小孩的家庭。他們喜歡在晚上大聲播放音樂,或是讓小孩在家裡跑來跑去。如果你不幸住在他們樓上或樓下,保證每天都會被噪音轟炸到崩潰。
- 投訴達人型:這種鄰居對任何事情都看不順眼,總是喜歡向管理員投訴。如果你不小心犯了一點小錯,他們就會立刻跑到管理員那邊告狀,讓你吃不完兜著走。
- 神秘隱士型:這種鄰居很少出現,你可能住了很久都不知道他們長什麼樣子。他們總是把自己關在家裡,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。你可能會懷疑他們是不是在從事什麼秘密活動。
當然,以上只是一些比較極端的例子。大多數的鄰居還是很友善和睦的。只要我們互相尊重、互相體諒,就能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,共同維護社區的安寧和諧。
常見問題與解答 (FAQ)
Q1: 裝潢期間如何與鄰居溝通,降低衝突?
A1: 裝潢前務必張貼公告,告知裝潢時間及可能造成的不便。施工期間盡量避開午休及晚間時段,並與工班溝通,降低噪音。準備一些小禮物,例如水果或小點心,適時向鄰居表達歉意。
Q2: 遇到惡鄰居不斷找碴,該怎麼辦?
A2: 首先保持冷靜,不要與對方發生正面衝突。仔細了解社區公約,確認自己是否有違規行為。若對方持續騷擾,可向管理員或管委會尋求協助,必要時可尋求法律途徑。
Q3: 如何與鄰居建立良好關係?
A3: 主動與鄰居打招呼,參加社區活動,增進彼此了解。遇到鄰居需要幫助時,伸出援手。互相尊重,包容彼此的生活習慣。透過友善的互動,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。
經歷了這些爆笑又心酸的鄰里故事,我深刻體會到,住在公寓大廈裡,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與鄰居相處。雖然有時候會遇到一些讓人崩潰的狀況,但只要我們互相尊重、互相體諒,就能夠建立和諧的鄰里關係,共同創造美好的居住環境。希望我的經驗分享能給你一些啟發,也歡迎你在留言區分享你的鄰里故事,讓我們一起笑看人生!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趣又實用,別忘了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,讓大家一起感受一下鄰里之間的愛恨情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