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我家裝潢爆預算!設計師沒說的5個坑,踩到讓你哭出來!**

好不容易買了新房,興高采烈地準備裝潢,結果預算像脫韁野馬,一路狂奔!說好的美美新家,還沒入住就先負債?別懷疑,你不是個案!裝潢真的是一門學問,魔鬼藏在細節裡,一不小心就掉入設計師「沒說」的陷阱。今天就來揭露裝潢預算超支的5大坑,讓你避開雷區,開心入住夢想家!

坑一:前期規劃太粗略,後期追加像無底洞

很多屋主在裝潢初期,對於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並沒有非常明確的概念,只覺得「想要北歐風」、「想要簡約現代」。但具體到材質、顏色、尺寸,甚至是生活習慣的考量,卻常常一知半解。這樣的結果就是,設計師只能根據你模糊的想法來設計,等到工程開始後,你才發現「這個顏色不喜歡」、「那個材質不符合預期」,於是開始不斷修改,每次修改都要花錢!

更可怕的是,有些設計師為了先簽下合約,會故意壓低報價,讓你覺得「這家好便宜!」。等到工程開始後,才開始跟你說「這個管線要重拉」、「這個牆壁要打掉」,這些都是當初沒跟你說清楚的,結果就是預算一路追加,讓你欲哭無淚。

破解方法:

  • 做足功課:在找設計師之前,先花時間研究各種風格,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,可以多看雜誌、網站、甚至是去朋友家參觀,把喜歡的元素記錄下來。
  • 明確需求:仔細思考自己的生活習慣,例如:喜歡在家辦公嗎?需要大量的收納空間嗎?家裡有寵物嗎?這些都會影響到裝潢的設計和預算。
  • 多方比較:不要只找一家設計師,至少要找三家以上,比較他們的設計理念、報價、以及過往的作品。
  • 簽訂詳細合約:合約中要清楚列明工程的項目、使用的材料、施工的期限、以及付款方式,避免日後產生爭議。

坑二:材質選擇沒概念,單價差很大

裝潢材料的種類繁多,從地板、磁磚、油漆、到燈具、五金,每種材料都有不同的品牌、品質、和價格。有些設計師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,會推薦你使用一些價格較高的材料,但這些材料可能並不是你真正需要的。例如,你可能覺得實木地板比較有質感,但實際上超耐磨地板也很耐用,而且價格更親民。

此外,有些設計師會故意在報價單上寫得不清不楚,例如只寫「進口磁磚」,但沒有註明品牌和型號,讓你無從比較。等到工程開始後,你才發現他用的是一些品質較差的進口磁磚,但已經來不及了。

破解方法:

  • 了解材料的特性:在選擇材料之前,先了解各種材料的優缺點和價格,可以多上網查資料、或是去建材行詢問。
  • 指定品牌和型號:在合約中要清楚註明使用的材料品牌和型號,避免設計師偷工減料。
  • 貨比三家:不要只聽設計師的建議,自己也要多方比較,可以去不同的建材行詢價,找到最划算的選擇。

坑三:拆除工程暗藏危機,費用難以估算

老屋翻新或格局變更時,拆除工程是不可避免的。但拆除工程往往充滿了不確定性,例如:牆壁裡面可能有隱藏的管線、或是牆壁的結構可能比想像中脆弱。這些都會增加拆除的難度和費用。

有些設計師為了先簽下合約,會故意低估拆除工程的費用,等到工程開始後,才開始跟你說「這個牆壁不能拆」、「這個管線要重拉」,結果就是預算一路追加。

破解方法:

  • 詳細評估:在拆除之前,要請專業的結構技師或水電師傅來評估,確認牆壁的結構和管線的位置。
  • 預留備用金:拆除工程的費用很難精確估算,最好預留一些備用金,以應付突發狀況。
  • 簽訂補充條款:在合約中要註明,如果拆除工程超出預期,超出部分的費用應該如何分攤。

坑四:驗收標準不清楚,瑕疵難以發現

工程完工後,驗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。但很多屋主對於驗收的標準並不清楚,只看表面是否美觀,而忽略了一些隱藏的瑕疵。例如:牆壁的油漆是否平整、磁磚的縫隙是否一致、水電的管線是否暢通等等。

有些設計師或工班會故意隱瞞瑕疵,或是用一些方法來掩蓋瑕疵,讓你難以發現。等到入住後,才發現問題,但已經來不及了。

破解方法:

  • 事前做好功課:在驗收之前,先了解各個工程項目的驗收標準,可以上網查資料、或是請教有經驗的朋友。
  • 仔細檢查:驗收時要仔細檢查每一個細節,不要只看表面,可以用手摸、用眼睛看、甚至是用工具測量。
  • 拍照記錄:把驗收時發現的瑕疵拍照記錄下來,作為日後維修的依據。
  • 尋求專業協助:如果自己不擅長驗收,可以請專業的驗屋公司來協助。

以下表格提供一些常見的裝潢材料價格範圍,讓您在規劃預算時更有概念(僅供參考,實際價格可能因地區、品牌、品質而異):

裝潢材料 價格範圍(每單位) 備註
超耐磨地板 NT$ 3,000 – NT$ 8,000 / 坪 包含施工
實木地板 NT$ 8,000 – NT$ 20,000 / 坪 包含施工,依木種而異
國產磁磚 NT$ 80 – NT$ 300 / 片 依尺寸和花色而異
進口磁磚 NT$ 300 – NT$ 1,000+ / 片 依尺寸、花色和品牌而異
油漆 (ICI、立邦等品牌) NT$ 1,500 – NT$ 4,000 / 桶 (5加侖) 依品牌和功能而異
系統櫃 NT$ 4,000 – NT$ 10,000 / 尺 依板材和五金而異

坑五:追加工程沒簽約,口說無憑

在裝潢過程中,常常會遇到需要追加工程的情況,例如:臨時決定要加裝插座、或是要修改格局等等。但有些屋主沒有養成簽訂追加工程合約的習慣,只是口頭上跟設計師說一聲,就讓他們開始施工。這樣做很容易產生糾紛。

因為沒有合約,設計師可能會隨意開價,或是拖延工期,讓你無可奈何。等到工程完工後,你才發現追加工程的費用遠遠超出預期,但已經沒有證據可以證明。

破解方法:

  • 白紙黑字:任何追加工程都要簽訂合約,合約中要清楚列明工程的項目、使用的材料、施工的期限、以及付款方式。
  • 保留證據:把所有的合約、報價單、收據都保留好,以備不時之需。
  • 隨時溝通:在工程過程中,要隨時跟設計師保持溝通,有任何疑問都要及時提出。

常見問題與解答 (FAQ)

裝潢預算應該如何分配?

建議將預算分配如下:設計費 5-10%、基礎工程(水電、泥作、拆除等)30-40%、硬體設備(地板、磁磚、衛浴等)25-35%、軟裝家具(窗簾、燈具、沙發等)15-20%。這個比例可以根據您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,例如老屋翻新基礎工程的預算可能需要更高。

如何避免遇到黑心設計師?

多方比較、查看評價、簽訂詳細合約、並隨時保持溝通。避免只看價格,更要注重設計師的專業度和誠信度。可以請設計師提供過往的客戶聯絡方式,進行諮詢了解。

裝潢糾紛發生時該怎麼辦?

首先嘗試與設計師或工班進行協商,如果協商不成,可以向消保官申訴,或是尋求法律途徑解決。務必保留好所有相關證據,例如合約、報價單、照片等等。

裝潢是個複雜的過程,但只要做好功課,避開這些坑,就能讓你順利打造夢想家。別再讓預算超支成為你的噩夢!趕快分享這篇文章給身邊正在裝潢的朋友,一起避開這些雷區吧!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