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震後…家裡這樣設計更安全!

地震後…家裡這樣設計更安全!

你是否也曾經在地震後,看著家中搖搖欲墜的櫃子、龜裂的牆面,感到心驚膽跳?地震頻繁的台灣,居家安全絕對是首要考量!別再讓地震成為揮之不去的陰影,這篇文章將教你如何從避震裝潢安全檢查緊急應變,全方位打造更安全的家,讓你和家人都能安心生活!

地震後房屋安全檢查:第一時間自檢與專業評估

地震過後,第一時間的自我檢查非常重要!先別急著收拾,仔細觀察房屋內外是否有明顯的結構性損傷。從外觀來看,檢查牆面、樑柱是否有嚴重裂縫(特別是45度角的斜裂縫),是否有鋼筋外露、混凝土剝落的情況。室內部分,注意天花板、牆面是否有大面積龜裂或掉落,門窗是否變形難以開關。如果發現上述情況,切記不要貿然進入,立即通知專業的結構技師或相關單位進行詳細評估。

除了結構性損傷,也要留意非結構性安全。檢查水管、瓦斯管線是否有漏水、漏氣的跡象。電線是否有外露或破損。固定好可能傾倒的家具,例如書櫃、衣櫃等。對於老舊房屋,更應特別注意耐震能力是否足夠,必要時進行房屋健檢結構補強。結構補強的方式有很多種,包括鋼板補強、碳纖維補強、植筋等,可以根據房屋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。記住,安全第一!

以下提供一個簡單的自我檢查表格,讓你快速掌握房屋的狀況:

檢查項目 檢查重點 注意事項
房屋外觀 牆面、樑柱是否有裂縫、鋼筋外露 特別注意45度角的斜裂縫
室內 天花板、牆面是否有龜裂、掉落,門窗是否變形 注意燈具是否鬆動
水電瓦斯 管線是否漏水、漏氣,電線是否破損 聞聞看是否有瓦斯味
家具 書櫃、衣櫃是否固定 確認是否有傾倒的危險

避震裝潢:打造安全舒適的家

避震裝潢不只是為了應付地震,更是為了提升居住品質。首先,在選擇建材時,盡量選擇輕量化具韌性的材料,例如輕鋼架天花板、矽酸鈣板隔間等。避免使用過重的石材或玻璃,減少地震時掉落的風險。此外,在裝潢設計時,應考慮到逃生動線的暢通,避免過多的隔間或障礙物,確保地震發生時能夠迅速逃生。

家具的固定也是避震裝潢的重要一環。高大的書櫃、衣櫃等,務必使用L型固定片防倒塌五金固定在牆上。電視、電腦等電器,也應使用防震墊固定帶固定,避免掉落造成危險。另外,可以考慮使用防震櫃防震墊來保護貴重物品,例如藝術品、古董等。在選擇家具時,盡量選擇重心較低底座穩固的款式,降低傾倒的機率。

除了上述硬體設施,軟裝的選擇也很重要。選擇防火材質的窗簾、地毯,可以降低火災發生的風險。在擺放盆栽時,盡量選擇輕巧不易碎的材質,避免掉落砸傷人。牆面裝飾也應避免過多、過重的掛畫或裝飾品,減少掉落的風險。總之,避震裝潢的重點在於「減輕重量、加強固定、確保安全」,讓你在地震發生時也能安心。

居家安全防災包:緊急時刻的必備品

準備一個完善的居家安全防災包,是地震後應急的關鍵。防災包應放置在容易取得的地方,例如床邊、玄關等。內容物應包含:飲用水(每人每天3公升)、乾糧(餅乾、罐頭、巧克力等)、急救包(紗布、繃帶、優碘、OK繃等)、手電筒、哨子、收音機、電池、保暖衣物、毛巾、濕紙巾、垃圾袋、衛生紙、個人藥品等。另外,也別忘了放置重要文件影本(身分證、健保卡、存摺等)和少許現金。

除了上述基本物品,還可以根據個人需求增加其他用品。例如,嬰幼兒家庭可以準備奶粉、尿布等。年長者或慢性病患者可以準備足夠的藥品和相關醫療用品。對於有特殊需求的家庭,可以準備寵物飼料、女性衛生用品等。定期檢查防災包的有效期限,確保裡面的物品都是可用的。也要定期更新裡面的資訊,例如電話號碼、緊急聯絡人等。

除了防災包,還要學會基本的急救知識,例如CPR、止血、包紮等。了解住家附近的避難場所,並定期與家人進行防災演練,讓大家在地震發生時都能冷靜應對。在地震發生時,應保持冷靜,保護頭部,躲在堅固的桌子或牆角下。地震停止後,再迅速離開房屋,前往避難場所。記住,防災準備做得越充分,就能在緊急時刻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。

地震險與居家保險:轉嫁風險的必要保障

在地震頻繁的台灣,地震險居家保險是轉嫁風險的重要工具。地震險主要保障因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或毀損,可以減輕重建房屋的經濟壓力。台灣的住宅地震險通常是政策性保險,保障範圍較為基本,但保費相對便宜。可以考慮加保擴大地震險,增加保障範圍,例如包含裝潢、家具等。

居家保險則涵蓋更廣泛的風險,例如火災、竊盜、颱風、水災等。有些居家保險也會包含地震造成的財物損失或第三人責任。在選擇居家保險時,應仔細閱讀保單條款,了解保障範圍和理賠方式。比較不同保險公司的方案,選擇最適合自己需求的保險。定期檢視保單,根據家庭狀況和房屋價值調整保額,確保保障足夠。

以下列出地震險與居家保險的比較:

保險種類 保障範圍 適用對象
住宅地震險 因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或毀損 所有住宅
擴大地震險 地震造成的裝潢、家具等損失 有額外保障需求的屋主
居家保險 火災、竊盜、颱風、水災等,部分包含地震 所有住宅,特別是租屋族

除了購買保險,平時也應做好防災準備,降低災害發生的風險。例如,定期檢查房屋結構,維護水電管線,固定好家具等。在地震發生時,應保持冷靜,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。記住,保險是轉嫁風險的工具,但防災才是根本之道。

❓常見問題FAQ:

地震後牆壁出現裂縫,需要馬上處理嗎?

地震後牆壁出現裂縫是常見的現象,但裂縫的種類和嚴重程度決定了處理方式。如果只是細小的表面裂縫,可以自行修補。但如果出現貫穿性裂縫(從牆壁的一側貫穿到另一側),或是45度角的斜裂縫,則可能是結構性損傷的徵兆,需要立即請專業的結構技師或相關單位進行評估。結構技師會根據裂縫的種類、位置和大小,判斷房屋的安全性,並提出相應的補強建議。切記,不要輕忽任何裂縫,特別是老舊房屋,更應特別注意。此外,也要留意是否有鋼筋外露、混凝土剝落的情況,這些都可能是結構性損傷的警訊。盡早發現問題,才能及時處理,確保房屋的安全。

防災包應該多久檢查一次?裡面的東西要多久更換?

防災包的檢查頻率建議至少每半年一次,檢查內容包括:飲用水的有效期限、乾糧是否過期、藥品是否失效、電池是否有電、手電筒是否能正常使用等。飲用水和乾糧的有效期限通常較短,建議在過期前更換。藥品和電池也應定期檢查,確保其有效性和可用性。此外,也應檢查防災包是否完整,是否有遺漏的物品。可以根據季節變化調整防災包的內容,例如冬季可以增加保暖衣物和暖暖包。定期檢查和更新防災包,可以確保在緊急時刻能夠派上用場,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。建議將檢查防災包列入年度家庭計畫,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。

租屋族也能做避震措施嗎?有哪些建議?

即使是租屋族,也能為居家安全盡一份心力!雖然無法變動房屋結構,但可以從家具固定防災準備著手。首先,將高大的書櫃、衣櫃等,使用L型固定片防倒塌五金固定在牆上。電視、電腦等電器,也應使用防震墊固定帶固定。準備一個居家安全防災包,放置在容易取得的地方。了解住家附近的避難場所,並與室友或家人進行防災演練。此外,也可以購買居家保險,轉嫁財物損失的風險。在裝潢佈置時,盡量選擇輕巧不易碎的材質,避免掉落砸傷人。與房東溝通,了解房屋的結構安全狀況,並爭取房東的支持,共同維護居住安全。即使是租屋,也能打造一個更安全的家。

地震後的居家安全,需要從檢查、裝潢、防災準備到保險等多個方面著手。別再猶豫,現在就開始行動,為自己和家人打造一個更安全的家!立刻檢查你的房屋,準備好防災包,並與家人討論緊急應變計畫。分享這篇文章給你的親朋好友,讓更多人了解地震後的居家安全知識。也歡迎在下方留言,分享你的防災經驗和想法!

想了解更多地震防災知識,可以參考內政部消防署防災知識專區(權威機構提供專業資訊,值得信賴)!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