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震後我家變這樣?!3個居家防震設計,安心住一輩子🏡

地震後我家變這樣?!3個居家防震設計,安心住一輩子🏡

經歷過大大小小的地震,你是不是也開始擔心起家裡的安全性?台灣位處地震帶,居家防震絕對是不能輕忽的課題!與其每天提心吊膽,不如提早做好準備。這篇文章將告訴你3個超實用的居家防震設計,讓你住得安心、放心,不再害怕地震來襲!

地震來了別慌!居家防震第一步:家具固定術

地震發生時,最常見的危險就是家具倒塌!想想看,書櫃、衣櫃、電視櫃…這些龐然大物如果砸下來,後果不堪設想!因此,家具固定絕對是居家防震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環。很多人會覺得「我家家具很重,應該不會倒吧?」,但地震的威力遠超乎你的想像!

那麼,該怎麼固定家具呢?其實方法很簡單!首先,針對大型家具,像是書櫃、衣櫃,可以使用L型金屬固定架,將家具牢牢地固定在牆面上。記得選擇承重力足夠的固定架,並且使用夠長的螺絲,才能確保穩固。另外,也可以使用防震墊或防滑墊,墊在家具底部,增加摩擦力,降低家具滑動的風險。

除了大型家具,一些比較輕的家具,像是電視、電腦螢幕,也需要特別注意。可以使用魔鬼氈或防震膠,將它們固定在桌面上。此外,也要注意電線的收納,避免電線纏繞或被家具壓住,造成觸電的危險。

更重要的是,定期檢查固定情況!地震過後,或是隔一段時間,都要檢查固定架是否鬆動、螺絲是否脫落。及早發現問題,才能及早處理,確保居家安全

強化結構,打造堅固的避難堡壘:房屋結構補強

除了家具固定,更根本的居家防震方法,就是房屋結構補強。畢竟,如果房屋本身不夠堅固,再怎麼固定家具也只是治標不治本。特別是老舊房屋,更需要仔細評估結構安全性。台灣早期建築法規相對寬鬆,加上長年地震侵襲,老屋的結構安全往往令人擔憂。

房屋結構補強的方式有很多種,常見的包括:鋼板補強碳纖維補強灌漿補強等。鋼板補強是在柱子或樑上加裝鋼板,增加結構的承載能力。碳纖維補強則是利用碳纖維材料,包覆在結構表面,提高結構的韌性和抗震能力。灌漿補強則是將特殊的灌漿材料注入結構裂縫中,填補裂縫,恢復結構的完整性。

選擇哪一種補強方式,需要根據房屋的具體情況來決定。最好是請專業的結構技師進行評估,才能找出最適合的補強方案。結構技師會針對房屋的結構類型、地質條件、房屋的使用年限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,提出專業的建議。雖然結構補強的費用相對較高,但為了保障全家人的安全,絕對是值得的投資。你可以參考內政部營建署的相關資訊,了解更多關於房屋結構安全的知識。(推薦原因:提供政府官方資訊,增加文章的權威性)

房屋結構補強方式比較
補強方式 優點 缺點 適用情況
鋼板補強 強度高、效果明顯 施工較複雜、費用較高 嚴重結構損傷、需要大幅提升承載力
碳纖維補強 重量輕、施工快速、不影響外觀 強度較鋼板低、效果較不明顯 輕微結構損傷、改善結構韌性
灌漿補強 施工簡單、費用較低 僅能填補裂縫、無法大幅提升承載力 輕微裂縫修補、防止漏水

打造安全避難空間:地震防災包與避難路線規劃

除了家具固定房屋結構補強,準備地震防災包和規劃避難路線也是非常重要的居家防震措施。地震發生時,往往會停水停電,甚至無法立即逃離家裡。這時候,地震防災包就能派上用場,提供你基本的生存所需。

地震防災包裡面應該包含哪些東西呢?首先,要有足夠的飲用水和乾糧,像是餅乾、罐頭、巧克力等,能夠維持至少三天的基本需求。其次,要有急救用品,像是OK繃、紗布、優碘、止痛藥等,以便處理輕微的傷口。此外,手電筒、哨子、收音機、毛毯、保暖衣物、個人衛生用品、現金等,也都是不可或缺的物品。最好是將防災包放在容易取得的地方,像是床邊、客廳等,以便地震發生時可以立即拿取。

除了準備防災包,也要事先規劃好避難路線。和家人一起討論,地震發生時要如何逃離家裡,到哪裡集合。要考慮到不同的情況,像是白天地震、晚上地震,家中成員是否有人行動不便等。事先演練逃生路線,可以幫助你在地震發生時,保持冷靜,快速安全地逃離。

此外,也可以在家中設置一個安全避難空間。選擇一個比較堅固的房間,像是浴室、廁所、或是沒有大型家具的房間。地震發生時,可以躲在裡面,等待救援。在這個房間裡,也可以準備一些簡單的防護用品,像是安全帽、手套等,保護自己免受掉落物的傷害。你可以參考內政部消防署的防災資訊專區,獲取更多防災知識。(推薦原因:提供政府防災資訊,具備權威性)

❓常見問題FAQ

地震發生時,我應該躲在哪裡?

地震發生時,最重要的就是保護自己的頭部和頸部!如果在家裡,最好的方式是躲在堅固的桌子底下,或是牆角邊。遠離窗戶、玻璃、以及任何可能倒塌的家具。如果是在室外,要遠離建築物、電線桿、以及任何可能掉落的物品。找一個空曠的地方,蹲下並保護頭部。千萬不要慌張,保持冷靜,等待地震結束。

我家是老舊公寓,有必要做結構補強嗎?

老舊公寓的結構安全往往令人擔憂,建議可以請專業的結構技師進行評估。結構技師會針對房屋的具體情況進行檢查,判斷是否需要進行結構補強。如果房屋有明顯的裂縫、傾斜、或是鋼筋外露等情況,就需要特別注意。結構補強的費用雖然較高,但可以有效提升房屋的抗震能力,保障全家人的安全。這是一項長遠的投資,可以讓你住得更安心。

地震防災包多久需要檢查一次?

地震防災包的內容物需要定期檢查,建議至少每半年檢查一次。檢查飲用水和乾糧的有效期限,過期的要及時更換。檢查急救用品是否完整,藥品是否過期。檢查手電筒的電池是否有電,收音機是否能正常運作。也要定期檢查防災包的存放位置是否容易取得。確保防災包隨時處於最佳狀態,才能在地震發生時發揮最大的作用。

此外,也可以定期更新防災包的內容物,根據家庭成員的需求,增加或減少物品。例如,如果有嬰幼兒,可以增加奶粉、尿布等。如果有慢性疾病患者,可以增加所需的藥品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防災包的內容,才能更好地應對地震的挑戰。

結尾

別再讓地震成為你的噩夢!從今天開始,就著手進行居家防震吧!從家具固定房屋結構補強,到準備地震防災包和規劃避難路線,每一個步驟都至關重要。花一點時間和精力,就能換來全家人的平安和安心。現在就開始行動,打造一個安全、舒適的家!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,讓更多人了解居家防震的重要性!也歡迎留言分享你的防震經驗,讓我們一起學習、一起成長!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