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看到日本地震的新聞,是不是都讓你心裡一驚?住在台灣,我們也處於地震頻繁的區域,做好萬全準備絕對是必要的!別再抱著「不會這麼衰遇到我」的心態啦!這篇文章將提供你 5 個超實用的居家防災重點,讓你面對突發狀況也能從容應對,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。看完這篇,保證你對地震防災更有信心,不再只是空想,而是能實際行動!
1. 地震避難黃金三角?別再傻傻相信!正確的避難姿勢與地點
你可能聽過「黃金三角」避難法,認為躲在倒塌物體形成的三角形空間裡最安全。但!這是錯誤的觀念!在地震發生時,最重要的是保護頭部和頸部,避免被掉落物砸傷。正確的避難姿勢是:趴下、掩護、穩住!
趴下:迅速趴在地上,降低重心,避免因搖晃而跌倒。
掩護:用雙手或身邊的物品(如書本、枕頭)保護頭部和頸部。
穩住:緊抓著身邊牢固的物體,如桌子或牆角,直到搖晃停止。
至於避難地點,請選擇:
- 堅固的桌子下:選擇結構穩固的桌子,躲在下方能有效抵擋掉落物。
- 牆角:靠著牆角能避免被四面八方飛來的物品擊中。
- 樑柱旁:建築物的樑柱通常是最堅固的地方。
切記!遠離窗戶、玻璃、吊燈等危險物品。地震發生時,保持冷靜,不要慌張亂跑,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,保護自己。
2. 緊急避難包怎麼準備?內容物清單與準備要點大公開
準備一個緊急避難包,就像買保險一樣,雖然希望永遠用不到,但關鍵時刻絕對能派上用場!一個完善的避難包,能讓你和家人在災後初期維持基本生活需求,等待救援。以下提供一份詳細的內容物清單和準備要點:
必備物品:
- 飲用水:每人每天至少 3 公升,準備 3-7 天的量。
- 食物:選擇高熱量、易保存的食物,如壓縮餅乾、罐頭、巧克力等。
- 照明設備:手電筒、頭燈,記得準備備用電池。
- 急救用品:OK繃、紗布、優碘、止痛藥、個人藥品等。
- 保暖衣物:毛毯、外套、帽子、手套等,以應對氣溫變化。
- 收音機:收聽最新災情資訊。
- 哨子:在緊急情況下呼救。
- 重要文件影本:身分證、健保卡、存摺等,以備不時之需。
- 現金:以備停電時無法使用電子支付。
- 衛生用品:衛生紙、濕紙巾、口罩、垃圾袋等。
其他建議:
- 多功能工具刀:方便應付各種突發狀況。
- 繩索:可用於固定物品或協助逃生。
- 地圖:了解周邊環境,尋找避難場所。
- 個人用品:眼鏡、隱形眼鏡藥水、牙刷、牙膏等。
- 寵物用品:寵物飼料、水、牽繩等。
準備避難包時,要考慮到家中成員的需求,並定期檢查更新,確保物品的有效期限。此外,將避難包放置在容易取得的地方,如玄關或床邊,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迅速拿取。
3. 家具防震固定術:降低居家風險,保護家人安全
地震發生時,最常見的傷害往往不是建築物倒塌,而是被傾倒的家具砸傷。因此,做好家具防震固定,能有效降低居家風險,保護家人安全。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家具固定方法:
- L型固定片:將家具與牆面或地面連接,防止傾倒。
- 防倒塌膠帶:黏貼在家具底部,增加摩擦力,防止滑動。
- 伸縮支撐棒:頂住天花板和家具,防止搖晃。
- 家具固定帶:將家具與牆面或地面連接,可調整鬆緊度。
除了使用固定工具外,擺放家具的位置也很重要:
- 重物放置下方:將較重的物品放在櫃子下方,降低重心,不易傾倒。
- 避免堆疊過高:櫃子上的物品不要堆疊過高,以免掉落砸傷人。
- 尖銳物品收好:將刀具、剪刀等尖銳物品收納在抽屜或櫃子裡,避免掉落傷人。
特別注意以下家具的固定:
- 書櫃:書櫃容易因重量而傾倒,務必固定。
- 電視櫃:電視機容易滑落,使用固定帶或防倒塌膠帶固定。
- 衣櫃:衣櫃體積大,重量重,必須使用 L 型固定片或伸縮支撐棒固定。
定期檢查家具的固定狀況,確保其穩固性。別等到地震發生才後悔,現在就開始行動,打造一個安全的居家環境!
4. 地震險怎麼保?保障範圍、理賠方式與注意事項
地震造成的損害往往難以預料,一份完善的地震險能提供經濟上的保障,讓你災後重建家園。但地震險種類繁多,保障範圍和理賠方式也各不相同,該如何選擇呢?
常見的地震險種類:
- 住宅地震基本保險:政府強制投保,保障房屋因地震造成的全損或半損。
- 擴大地震險:保障範圍更廣,包含因地震造成的房屋裝潢、家具、家電等損失。
- 超額地震險:提供更高的理賠金額,適合高價值房屋。
理賠方式:
地震險的理賠方式主要分為兩種:
- 實際損失:根據實際損失金額進行理賠,需要提供相關證明文件。
- 定額給付:根據保險金額直接給付,無需提供證明文件。
注意事項:
- 詳細閱讀保單條款:了解保障範圍、理賠條件和除外責任。
- 確認房屋結構安全:老舊房屋或結構不佳的房屋,可能無法投保地震險。
- 定期檢視保單內容:根據房屋價值和需求,調整保險金額。
- 了解理賠流程:發生地震後,盡快向保險公司報案,並配合提供相關資料。
建議諮詢專業的保險業務員,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適合的地震險。別讓地震帶走你的家園,提早規劃,才能安心生活。
| 地震險種類 | 保障範圍 | 理賠方式 | 適用對象 |
|---|---|---|---|
| 住宅地震基本保險 | 房屋全損或半損 | 實際損失 | 所有房屋 |
| 擴大地震險 | 房屋裝潢、家具、家電等 | 實際損失或定額給付 | 重視居家財產保障者 |
| 超額地震險 | 房屋全損或半損 (高額理賠) | 實際損失 | 高價值房屋 |
5. 地震防災演練:熟悉應變流程,關鍵時刻不慌亂
光說不練是不行的!定期進行地震防災演練,能幫助你和家人熟悉應變流程,在地震發生時才能冷靜應對,減少傷亡。演練的重點包括:
- 模擬地震情境:設定地震發生的時間、地點和強度,模擬真實情況。
- 練習避難姿勢:練習趴下、掩護、穩住的動作,並選擇安全的避難地點。
- 熟悉逃生路線:事先規劃好逃生路線,並確認避難場所的位置。
- 練習使用避難包:熟悉避難包內的物品,並練習使用。
- 演練家庭成員分工:分配每個人的任務,如關閉瓦斯、扶助老弱等。
演練時,可以利用手機或 App 播放地震警報聲,增加真實感。演練後,檢討演練過程,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,並定期更新演練內容。此外,也要教導孩子正確的地震防災知識,讓他們從小就養成防災意識。
除了家庭演練外,也可以參加社區或學校舉辦的地震防災活動,學習更多專業知識和技能。記住,多一份準備,就少一份危險!
❓常見問題FAQ
地震來了,住在高樓層怎麼辦?
住在高樓層,地震時搖晃感會更明顯,更容易感到恐慌。首先,保持冷靜非常重要!不要急著往外跑,因為逃生時間可能不夠,而且樓梯間也可能發生危險。正確的做法是:立即採取趴下、掩護、穩住的姿勢,保護頭部和頸部。遠離窗戶和玻璃,避免被碎片割傷。等待搖晃停止後,再評估情況,如果確認安全,可以沿著樓梯向下避難,但切記不要搭乘電梯。平時可以和家人一起討論,擬定一套適合高樓層的地震應變計畫,並定期演練,才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判斷。
地震後多久才能回家?
地震後,房屋結構可能會受損,貿然回家可能會發生危險。因此,在確認房屋安全之前,最好不要急著回家。可以請專業人員,如結構技師或建築師,進行房屋安全評估。如果房屋被判定為危樓,絕對不能進入。即使房屋看起來沒有明顯損傷,也要仔細檢查牆面、樑柱、天花板等地方,是否有裂縫、傾斜或其他異常狀況。如果發現任何問題,應立即通報相關單位,並尋求專業協助。在確認房屋安全無虞後,才能回家。回家後,也要小心餘震,隨時做好再次避難的準備。同時,也要注意居家安全,檢查瓦斯、電線等是否受損,避免發生火災或其他意外。
地震時寵物怎麼辦?
地震發生時,寵物往往會因為恐懼而亂竄,甚至走失。因此,平時就要做好寵物的防災準備。首先,為寵物準備一個專屬的緊急避難包,裡面包含飼料、水、牽繩、寵物身份證明等。地震發生時,盡量將寵物帶在身邊,用牽繩繫好,避免走失。如果無法帶走,也要打開門窗,讓牠們有逃生的機會。平時可以訓練寵物聽從指令,例如「趴下」、「過來」等,以便在緊急情況下控制牠們的行動。地震後,要仔細檢查寵物是否受傷,並安撫牠們的情緒。如果寵物走失,可以向動物收容所或寵物協尋網站求助,增加尋回的機會。也可以考慮為寵物植入晶片,方便辨識身份。
看完以上 5 個重點,相信你對居家防災更有概念了!別再只是紙上談兵,趕快動起來,為自己和家人打造一個安全的家吧!現在就檢查你的緊急避難包,並和家人一起討論地震防災計畫。立即分享這篇文章給你的親朋好友,讓更多人一起做好防災準備!想了解更多防災知識,可以參考 內政部消防署防災知識專區 (強烈建議,內容非常詳盡)。
